最近,白宫似乎同时在打两场“硬仗”。美国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,一边酝酿着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高达500%的惩罚性关税,这显然是对外挥舞着一根巨型大棒,矛头直指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进口国。
另一边,特朗普在国内的“炮火”也未曾停歇。他公开怒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·鲍威尔是“固执的蠢货”,原因无他,正是鲍威尔坚持高利率政策,不愿顺应总统的降息要求。
这看似南辕北辙的两种行动,实则指向同一个核心:在高达36万亿美元的国债重压下,加上居高不下的利率,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,其威慑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。
总统的急眼
特朗普政府的对外强硬姿态,其根源在于巨大的内部经济压力。他急于通过外部的胜利来获取筹码,以缓解国内债务与利率的困境,这决定了他的策略必须是“速战速决”。
今年6月30日,美国参议员林赛·格雷厄姆透露,总统特朗普已同意推进一项法案,旨在对俄罗斯石油的购买者征收高达500%的惩罚性关税。这无疑是一个极端信号,试图通过经济连坐法,强制各国选边。
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超过1.3万项制裁。然而,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依旧持续,这让华盛顿觉得,常规制裁似乎不够“给力”。
为此,美国也加紧了与盟友之间的“捆绑”。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·冯德莱恩在访华后,随即飞往美国,与美方签署了一份协议。
这份协议中,欧盟不仅接受了平均15%的关税,更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,并采购高达7500亿美元的军火和能源。这笔交易,显然是对欧盟施压后的一个“成果”。
这套“筑墙孤立”的策略,也被特朗普政府用于其他国家。对越南商品征收20%(转口40%)的关税,对菲律宾、柬埔寨征收19%的关税。
此外,与日本、韩国达成了包含限制性条款的贸易协议,例如限制日本对华出口磁性材料。这些举措,都是为了构建一个以美国为中心,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外的经济包围圈。
特朗普坚信关税是重振美国经济、巩固其主导地位的终极武器。他希望通过逐一“收服”外围国家,再集中力量对付中国,从而切断中国通过第三方转口贸易的渠道。
然而,这种外部强硬背后,是美国36万亿美元国债的现实负担。高利率环境下,这笔天文数字般的债务利息支出,无疑让白宫坐立不安。
特朗普希望通过降息来减轻这一负担,但他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间,却在经济政策上存在巨大分歧。鲍威尔为了对抗通货膨胀,坚持高利率政策,丝毫不为总统的压力所动。
这导致了特朗普在今年8月1日,不惜公开抨击鲍威尔为“固执的蠢货”,这种内部矛盾,无疑给他的对外策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。
制裁不好使了?
美国试图通过“连坐式”关税来扼杀对手的策略,在新兴的国际贸易结算和合作模式面前,似乎越来越不灵光了。特别是对俄油买家征收500%关税的提案,其有效性备受质疑。
首先,中俄两国的能源贸易,已基本摆脱了美元的束缚。2024年,中俄能源贸易额达到1293亿美元,其中本币结算比例高达92%。这意味着,美国即使祭出金融大棒,其影响力也大不如前。
其次,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供应,很大一部分通过管道进行。俄罗斯占中国原油进口的19.6%,总计1.08亿吨,其中80%是通过管道运输。
这意味着,针对海上运输的惩罚性关税,对这部分关键能源供应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。管线运输的稳定性,也使其不易受到地缘政治波动的直接影响。
印度作为俄罗斯石油的另一大买家,在2024年日均进口俄油157万桶。印度方面对美国的这种制裁方式也表达了不满,指责其存在双重标准。
印度外交官员曾直言不讳地指出,欧洲国家在一个下午购买的俄油,可能比印度一个月还多,但它们却未受到同等力度的指责。这种指责,无疑削弱了美国制裁的合理性。
这项高达500%的惩罚性关税,其性质本身就引发了争议。它究竟是合法的贸易工具,还是公然违反世界贸易组织(WTO)规则,可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崩溃的极端手段?
批评者认为,如此高额的关税一旦实施并被效仿,将严重破坏国际贸易秩序。在目标国已建立本币结算系统和多元化贸易网络的情况下,传统的金融和关税大棒,其威慑力已今非昔比。
中美之间的博弈,已进入“极限施压”与“精准反制”并存的深水区。美国试图构建排他性贸易壁垒来孤立中国,但中国正利用其市场地位和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反制能力进行对抗。
北京的反手
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,中国的反制策略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关税对等报复上。这种改变,标志着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。
回想今年4月,美方将对华关税提升至104%后,中方迅速反制,对美商品加征84%关税,并将12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。这种“你来我往”的传统模式,虽表明了态度,但并非长久之计。
然而,近日的事件表明,中国的反击策略正在升级,转向更具杀伤力的“非对称”反击。在今年6月27日中美双方确认了“伦敦框架协议”的细节,美方在协议中曾承诺取消对华限制措施。
然而仅三天后,即今年6月30日,美国参议员林赛·格雷厄姆便透露了特朗普总统支持500%关税法案的消息,这无疑是对前一份协议的迅速“翻脸”。
就在美方宣布这一高对抗性关税意图的同日,今年7月31日下午,中国网信办约谈了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,要求其就H20芯片的安全漏洞问题提交说明。
这一举动,无疑是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,对美国科技霸权的一次精准“点穴”。英伟达作为全球芯片行业的领军者,其产品关系到美国科技产业的命脉。
对英伟达核心芯片的安全漏洞提出质疑,直接打击了美国资本市场对其科技领先地位的信心,也触及了美国科技企业的痛点。这与传统的关税战不同,杀伤力更深远。
这种反制,不再是单纯的商品价格对抗,而是上升到技术安全、供应链韧性,乃至更深层次的国家安全考量。中国利用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独特地位和关键技术审查权力,精准打击了美国的薄弱环节。
在中美最新一轮谈判结束后,官方表态仍是“对话仍在继续”,既未取得突破,也未彻底破裂。这表明双方的博弈已陷入胶着,中国的“精准反制”正是在这种僵局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筹码。
结语
回望特朗普政府对外对内的“双线作战”,这并非精力过剩,而是其执政逻辑的必然结果。他发动的全球关税战,需要内部低利率环境来支撑其成本,以缓解高达36万亿美元的国债压力。
然而,美联储的独立性却让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落空,鲍威尔坚持高利率以应对通胀,使得白宫的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。特朗普在今年7月31日还在社交平台发文称“关税让美国再次变得伟大和富裕”,但其言论背后的现实,是外部强硬与内部困境的强烈反差。
当前中美博弈的赛点,已从谈判桌上的言辞交锋,转移到各自国内的经济耐力赛。美国若无法解决内部的“利率-债务”死结,其发动的全球关税战只会反噬自身,导致经济持续承压。
而中国的反制策略,也精准地瞄准了这一点,利用自身在供应链和关键技术领域的影响力,以非对称的方式进行反击。这场看似是中美之间的对决,实际上是单边主义霸权逻辑与多边合作现实之间的碰撞。谁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,谁才能在风浪中站得更稳。
嘉旺网-有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吗-股票查询网-网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